2014-04-22 01:21:3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喜威 發(fā)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喜威 發(fā)自北京
2013年的“債市監(jiān)管風暴”中,一些機構利用非DVP(券款對付)結算方式,實現(xiàn)非??捎^的收益,“空手套白狼”。
對此,近日,中央債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債登)發(fā)布關于進一步落實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3〕第12號》(以下簡稱《公告》)有關事宜的通知,要求債券賬戶狀態(tài)正常,但未開立DVP賬戶的結算成員,在8月底前提交開戶資料,開立DVP賬戶。
業(yè)內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去年《公告》發(fā)布以來,尤其是過渡期結束后,以前的“見券付款”“見款付券”“純券過戶”等交易就基本沒有了,市場上也很少再去關注。交易減少對市場的活躍度有一定的影響。
仍有500多家成員未開賬戶/
上述通知還顯示,對于2014年8月底前仍未開立DVP賬戶的成員,中債登將報送主管部門?!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通知中所提及的 “債券賬戶狀態(tài)正常但尚未開立DVP賬戶的成員名單”中,包括基金公司、農村信用社、非銀行機構、理財專戶及投資組合等500多家成員。
“自去年《公告》發(fā)布以來,尤其是過渡期結束后,以前的‘見券付款’‘見款付券’等交易應該基本沒有了,市場上也很少再去關注這個。其實,即便是在《公告》發(fā)布之前,通過見券付款等方式做‘空手套白狼’的占比就很少,現(xiàn)在有政策出來了,就更少有機構敢頂風作案了?!睎|莞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陳龍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500多家尚未開立DVP賬戶的機構,相對于整個債券市場機構并不算多(接近10%)。如果這些賬戶仍在做交易的話,央行應該可以監(jiān)控得到。
2013年9月5日,央行發(fā)布 《公告》,為進一步提高效率、防范風險,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健康規(guī)范發(fā)展,進一步強化銀行間債券市場“券款對付”交易模式,要求以該公告發(fā)布之日起的3個月為過渡期實施“券款對付”結算方式。在過渡期結束之后,對未采用 “券款對付”結算方式的債券交易,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和債券登記托管結算機構不得為其提供交易結算等各項服務。
“央行當初發(fā)布這樣的公告,意在修補之前交易方式的漏洞,避免一些市場資源豐富的機構‘空手套白狼’?!标慅埍硎?,當然,以前“見券付款”“見款付券”交易的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對市場的活躍度是有一些影響的。
修補此前交易漏洞/
所謂“券款對付”模式,就是指債券交易達成后,在債券交易雙方指定的結算日,債券和資金同步進行交收并互為條件的一種結算方式。簡言之,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券。
記者了解到,在此之前,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員之間的非DVP模式還包括3種:見券付款,即先拿券再交錢;見款付券,即是先收錢再給券;純券過戶,即不以資金結算為條件的債券過戶。以上3種交易方式在實施債券交割過戶和資金清算是都不同步,因此都存在著結算風險。
事實上,自2008年開始,央行就全面放開了“券款對付”結算,但對于缺少資金的丙類戶機構來說,要想獲得可觀的收益,就不得不實施“見券付款”和“見款付券”兩種結算方式,從而實現(xiàn)“空手套白狼”。
在2013年上半年的 “債市監(jiān)管風暴”中,一些機構被曝賬戶中自有資金很少,卻可以利用上述非DVP結算方式,憑借特殊關系,實現(xiàn)非??捎^的收益。比如,一些丙類賬戶在賣券時,通常選擇“見款付券”,在買入時要求“見券付款”,即先收券后付錢。這樣就可以利用上家的債券和下家的資金進行交易,快進快出,自己則根本不需要資金,從中套利。
為了杜絕此類交易漏洞,中債登2013年6月就下發(fā)通知,要求債券結算逐步廢除“見券付款”“見款付券”交易結算方式,統(tǒng)一采用DVP模式。而央行去年出臺的《公告》,正是對中債登6月份通知的正式規(guī)定,兩者一脈相承。
此后的2013年12月9日,中國債券信息網發(fā)布了“關于公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券款對付業(yè)務實施細則》及辦理券款對付結算業(yè)務有關事宜的通知”。
要求結算成員辦理 “券款對付”結算及相關業(yè)務,認真執(zhí)行《公告》的規(guī)定,并以《細則》、相關業(yè)務協(xié)議及該通知的相關要求作為操作依據(jù)。自當日起,結算成員新發(fā)起的現(xiàn)券、質押式回購、買斷式回購、遠期交易、債券借貸、債券分銷共六類債券業(yè)務應采用DVP方式辦理結算,中債登不再受理非DVP方式的債券結算(央行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