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23 21:16:00
◎通信專家陳志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河南暴雨提醒我國要在應急通信做出更大的提升。如在城市的制高點,構建能夠提供基本通信服務的應急網。
每經記者|劉春山 每經編輯|湯輝
截至7月23日8時,河南全省因災累計退服基站6.19萬個,仍有退服基站1.76萬個,影響固定網用戶數32.6萬戶,移動網用戶數97.7萬戶。工信部今日下午公告顯示,克服市電、道路中斷等困難,河南省、鄭州市退服基站恢復均超七成。但仍有規(guī)模非常龐大的用戶群體處于無信號地區(qū),河南省正在全力開展通信恢復和應急通信保障工作。截至今天(23日)下午四時,鄭州主城區(qū)公眾通信基本暢通,運行平穩(wěn)。
“運營商建立了多方位的應急通信體系,但面對突然起來的暴雨,路面全是積水的環(huán)境,斷電難以恢復的情況下,部分地區(qū)的應急通信保障確實有難度。”一位通信行業(yè)人士告訴記者,此次河南暴雨出現的很多困難情況,是以往都無法預料的,導致部分地區(qū)通信恢復較慢,這也警醒通信企業(yè)以后如何做得更好。
7月19日起,河南鄭州、洛陽等多地出現強對流天氣,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多處本地光纜傳輸中斷,基站斷站。突發(fā)的暴雨,導致運營商部分機房進水,設備無法正常運轉,部分手機用戶斷網失去聯系。
在電力線路受損長時間無法供電、備用電力耗盡的情況下,中國電信甚至出現了客服號無法呼入的情況,河南電信10000號呼叫中心因暴雨導致停電,中國電信河南公司急需力量為全省客戶提供應急服務。
中國電信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7月20日晚8時,中國電信湖北公司客服中心快速啟動遠程應急工作,當晚22時,確定了湖北支援河南10000號語音服務方案,支援河南客服服務。
中國聯通方面,中國聯通在鄭州第一樞紐大樓一度出現緊急情況。河南聯通一位員工介紹,20日16時30分左右,第一樞紐大樓路面積水越來越高,樓內的高壓配電室面臨極大風險,如果發(fā)生雨水倒灌,鄭州整個通信都或將中斷。這里是固網的樞紐,也是手機核心網。最危險時大樓地面離水面只有3公分,好在及時發(fā)現險情,水泵抽水解決了問題。

7月21日鄭州街頭,部分低洼地區(qū)仍有積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兩天了,出了門就是與世隔絕,天天都是無服務狀態(tài),啥時候能修好啊。”一位河南的網友表示,家中寬帶熱點可以接入,但是一出門就沒有了手機信號,微信用不了,移動支付用不了,像是回到了無互聯網的時代。通信就是生命線,更為嚴重的,部分受災人群處于處于寬帶和移動信號無信號區(qū)域,求救信號發(fā)送不出去,耽誤及時的救援。
工信部公告顯示,截至23日8時,河南全省因災累計退服基站6.19萬個,已恢復基站4.43萬個,仍有退服基站1.76萬個(基站總數45.4萬個,占基站總數的3.87%),受損光纜3359條共3500公里,已搶修1599條共2291公里,影響固定網用戶數32.6萬戶,移動網用戶數97.7萬戶。
目前,為保障通信,河南全省累計出動應急人員3.03萬人次、應急車輛8237臺次、發(fā)電油機8018臺次、衛(wèi)星電話148部,累計發(fā)送短信息5200萬余條。其中,鄭州通信行業(yè)累計出動應急人員1.17萬人次、應急車輛4607臺次、發(fā)電油機6302臺次。
“這次暴雨給醫(yī)院正常運行造成極大影響,醫(yī)院萬人轉移協調難度大,常規(guī)聯系方式失靈,中國電信天通衛(wèi)星手機關鍵時刻功不可沒”,鄭大一附院副院長茍建軍對應急通信電話點贊。強降雨造成鄭大一附院河醫(yī)院區(qū)全部斷電,且面臨斷水、斷網、斷藥以及斷糧的局面,幾十臺手術被迫中斷,重癥ICU里600多名病人失去設備支持,轉移成為選擇。
中國電信河南公司在鄭大一附院河醫(yī)院區(qū),緊急開通天通衛(wèi)星業(yè)務,為及時安全轉移11350名患者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中國電信方面介紹,此次通信應急保障小分隊攜帶100臺天通衛(wèi)星電話馳援河南災區(qū),利用地球同步衛(wèi)星作為中繼而進行的無線通信。
衛(wèi)星電話之外,此次在河南通信救援中,翼龍無人機也大顯身手。7月22日,一張短信截圖開始刷屏網絡,網友感慨國家科技力量的強大。“米河鎮(zhèn)的鄉(xiāng)親們,因暴雨致通信中斷,應急管理部緊急調派翼龍無人機抵達你鎮(zhèn)上空,可暫時恢復中國移動公網通信。受翼龍無人機滯空時間限制,公網恢復時間只有五個小時,請盡快報告情況、聯系家人。祝平安!”
該翼龍應急救災型無人機于21日14:22從貴州安順機場起飛,飛行1000公里后,21日18:21無人機進入米河鎮(zhèn)通信中斷區(qū),執(zhí)行應急通信保障任務,暴雨重災區(qū)米河鎮(zhèn)終于有了手機信號。截至21日晚11時20分,中國移動基站累計接通用戶3572個,產生流量2089.89M。
翼龍無人機之外,普通無人機也大顯身手。早前,山東聯通機動通信局攜無人機基站援馳鄭州,與鄭州聯通交付中心配合完成光纜布放和基站數據設置。山東聯通無人機基站利用復合系留纜不間斷提供電源和數據傳輸,保障了系留式無人機基站可滯空100米超過48小時,實現大面積移網信號覆蓋。今天下午三點,中國聯通已最先恢復鄭州客運南站移網信號覆蓋。
突發(fā)大雨造成河南部分光纜中斷、大面積基站停電等故障,形成“通信中斷區(qū)”。居民手里的手機接受不到信號,只能靠應急通信手段。業(yè)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目前主要的應急通信方式主要是衛(wèi)星電話、應急通信車、無人機應急通信。
其同時向記者分析,衛(wèi)星通信受限于特定終端設備,一般海上漁民配備的較多,一般手機接收不到此類信號,多為官方組織機構配備。日常的應急通信車,遇到暴雨洪水,大面積的積水區(qū)無法通行。無人機應急通信雖然便捷,但目前造價更高,只能覆蓋極個別重點區(qū)域。
通信專家陳志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河南暴雨提醒我國要在應急通信做出更大的提升。如在城市的制高點,構建能夠提供基本通信服務的應急網,目前至少沒有獨立規(guī)劃。此外,獨立供電的通信設備也很重要,電力儲能系統與通信網絡一體化規(guī)劃、建設、運營,實現跨部門數據互通。
同時,通信網和衛(wèi)星網融合很關鍵,尤其是與北斗衛(wèi)星的聯合組網。陳志剛介紹,智能手機目前看來需要融合衛(wèi)星通信能力,我國北斗導航系統具有短信功能可以好好利用,當然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網絡、終端、應用多方面著手布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